【共享喜閱】 推動整個兒童閱讀風氣 開講座邀請大眾參與
作為一位小學校長,何彥輝當然比其他人更明白閱讀的重要。教育與書本脫不了關係,教科書、課外書,一切都育成了孩子的成長,他亦一直以不同方法,鼓勵、引導學生去投入閱讀。走入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你會感到學校上下,由內到外都散佈這股閱讀氣氛。
閱讀風氣改變
走進銘恩小學,你會看到入口、課室、樓梯,不同牆壁上都有一幅幅插畫,這些都是不同書本中描述的場面,由不同人士、學生,把場景在現實世界重現。「 對閱讀這件事,家長比以前重視得多。」何彥輝說自己經常逛書店,看到拿着書在店內閱讀的人,比以前多得多。「去到銅鑼灣的大型書店,很多孩子都坐在地上看書。我喜歡去灣仔的樓上書店,放假都有好多人在看圖書。圖書館亦多了很多家長陪孩子閱讀。」
學校積極推廣
為甚麼親子閱讀比以前受重視?他總結了幾個原因。「書店兒童部的設立,令家長更容易接觸到兒童文學,亦愈來愈多家長意識到親子時間的重要。很多家庭,爸爸媽媽為工作經常不在家,只在晚上有空,而閱讀是每晚都可以做的事,所以愈發受到重視。」另一方面,年輕父母的想法亦有了轉變。「新一代家長的想法與以往不同,成績重要,但成績以外,同時希望培養出不同品格和特質,他們很樂意以故事去完成這件事。」父母的自發固然重要,社會各個團體亦合力推動整個風氣。「社會上有很多團體推動兒童文學閱讀,不同的講座和故事坊等。我們學校亦經常舉辦不同的親子閱讀講座,又邀請日本、台灣的兒童作家到來,帶動小朋友帶書閱讀, 扶持小朋友看書。我們很多活動都是開放公眾參與,目的就是推動整個閱讀氣氛。」
豐富學生的內涵
學校是學習的地方,為甚麼何彥輝希望學生們吸收學習課本上知識之餘,同時不遺餘力的推動閱讀課外書?「我們希望教育小朋友,但有時候你無辦法將道理硬塞進他們的腦袋,相反故事的力量就比較大。」他說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很多時候重遇學生,不是記得他教過甚麼知識,反而記得他說話甚麼故事,故事中有甚麼道理。他認為透過課外閱讀,在無形間會吸收得更多,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特質。「閱讀在豐富一個人的內涵。遇過一個同學,他年紀很小就講粗口,我問他為甚麼講粗口,他說因為無聊。他們很多時候很空虛,內心很空洞,然後我給他一本書,他讀完以後自發找來愈來愈多書,透過與文本的交流,他們可以充實自己。」
夏日書單:
你會咚咚咚嗎
小孩子走進森林問不同動物會不會咚咚咚咚,到底代表甚麼?這本書充滿無窮想像力。
等待
以貓的角度,去看一個新生寶寶對家庭帶來的新影響。角度特別以外,全書的繪畫都十分典雅漂亮。
小喜鵲和岩石山
一隻小喜鵲和一座岩石山,兩件好像不相關的事物,結果帶來一段情誼。這本書教人學會如何關懷別人,令世界更好。
你看到老鼠嗎
老鼠這種骯髒生物出現在酒店裡?全書以幽默筆觸又帶點偵查感覺,引導孩子閱讀。
媽媽買綠豆
逛菜市場是一種兒時的快樂,當中珍藏好多寶貴回憶。煮一碗綠豆湯除了是件非常夏天的事,亦帶給大家很多幸福感覺。
猩猩爹地
書內充滿各種不同的肢體遊戲,父母更可以隨着書中例子,創造出更多不同親子遊戲,帶領大家一起活動,增進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