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喜閲密码】
郑咏诗谈亲子阅读:在亲密时光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如果每天可以在固定的时间与小朋友一起阅读,小朋友长大后就会有定时阅读的习惯,也会因为喜欢读书而拥有更宽阔的世界观。」作家郑咏诗看重的不只是一时的阅读,而是如何將阅读融入日常生活中,透过亲子互动去鼓励小孩建立阅读习惯,以阅读允诺一个眼界广阔的未来。
而在如此疫情严峻、不便外出之时,如果你与郑咏诗一样同是家长,不只可以留意以下郑咏诗分享的亲子阅读建议,更要留意公共图书馆今年以「共享‧喜阅新时代 - 喜閲密码@LIBRARY」为主题,推出的一连串阅读推广活动,包括由即日起至6月19日「松一松 e阅读小站」电子书推广活动,每月精选三十本HyRead / SUEP中文电子书,这样就可以不限地点、不限时间与亲爱的家人一起共读。

从阅读中见证小孩的进步
邀请郑咏诗分享亲子阅读十分合適,她有著重叠的身份——既是一位母亲,又是儿童文学作家,同时工作是儿童图书编辑,对儿童教育十分熟悉。她看阅读更著重每个小朋友皆独特,「每人对故事有不同著眼点,一本书在何处对小朋友有所启发,每个个体都不一样。父母在每次亲子阅读时都可以因应故事情节、或绘本画面找些问题与孩子互动,一问一答间他就会分享他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你问起某个角色穿什么顏色的衣服,他可能会接著谈到自己喜欢穿什么顏色,这其实是很好的亲子交流时光。」

郑咏诗又分享不一定要每天读新书,换个方式把一本书多读几次,一样可以帮助小朋友建立观察与表达能力。「家长讲故事时,不是就这样直接朗读文字,而是每次都用不同的演绎方法去读故事,可能今次谈谈有什么动物帮忙去做这件事,第二次讲动物是用什么工具去做这件事,第三次可能就讲讲不同动物为什么会选择这样做⋯⋯每天阅读同一本书,更能见证他在语言方面的进步,今天讲完这件事,他明天或许就会跟你分享更多他生活里相关的观察与感受。」自言因工作原因,郑咏诗每天可能只有一两小时跟小孩相处,但当中为小孩读故事的短短时光,却成为高质素的亲子互动时间。因为阅读,郑咏诗见证著小孩的改变。
儿童文学是帮助成长的种籽
因为母亲的身份,当郑咏诗创作故事时,也十分在意当中传递的信息,希望可以透过故事培养小朋友重要的性格特质,帮助他们面对成长难关。她的其中一本著作《不一样,也没有关係》,说的就是小朋友要欣赏自己与別人不一样之处,「十分难忘有一次去书店分享,有个妈妈特意带小朋友来听这个故事,她的小朋友行动不便,这位母亲希望这本书可以鼓励小朋友,让他明白自己与他人不一样也没有关係。」

育有自己的孩子后,郑咏诗常在小朋友身上得到启发,比如近来想创作一本关於培养耐性的书,希望让儿子明白要学习等待,有耐心才得到更好的东西。「儿童一生最早接触儿童文学,这些故事是小小的种籽,可以帮助他们成长。」
有关郑咏诗的著作,可按此瀏览公共图书馆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