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

OSEmbed requires PHP 7.4 or later. Your system is running version 7.3.33
Image

吞声忍语:日治时期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刘智鹏,周家建著

馆长分享

「三年零八个月的苦难,改变了很多香港人的一生。」本书的主题「吞声忍语」恰如其分地反映出香港人在日治时期的活命规条。作者尝试从为数不多的歷史文件中努力还原香港人在日治时期的生活面貌,可惜的是日军在战败投降后烧毁了不少政府文件,使这项重塑歷史的工作非常艰巨。

作者透过访问十七位倖存者,当中有男有女,包括不同年龄阶层人士﹕有任职护士的,有在秘密担任宣扬抗日信念的东江纵队成员等。他们口述的沦陷过程大致相同,非常立体地將三年零八个月的歷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口述歷史也许会带有个人的感情,十七篇的访问却可以达至互相印证的效果,使歷史得以客观地呈现。

在日治期间,日军只將香港当作物资转运站,將大部分的物资送到日本或前线。香港人虽然获发粮食配给证购买食物,但有证不等於有食物可买,即使买到「六两三」的米粮也可能只是混杂泥沙的杂粮,不足以果腹,因此民眾只好各出奇招解决粮食问题。而日军亦出奇策尝试解决粮食问题,例如「鼓励」香港人回乡务农生活,以减少香港人口。

日军对香港实施高压统治,不少人死於非命,香港人都只可以「吞声忍语」,眾多政策中最为世人垢病的自然是强迫香港人兑换军票,有关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