囉囉唆唆:六十年 想過 寫過 聽過 說過的
又一山人, Liza Luk著
館長分享
每當看見又一山人的名字和作品,我都會特別留意。但原來我從未仔細領略他的創作,亦無留意他以另一身份黃炳培(Stanley Wong)所創作無數的經典廣告,例如「話咁快就到」的地下鐵路。
如他所言,不要太早下定論,以免封閉自己。我透過這本書由零開始重新認識又一山人。他經歷過很多人生轉捩點,踏入四十是其中之一。當人生來到中段, 一般人如我自己都會恐懼,我會否從此走下坡? 又一山人告訴我們:不!他的人生由中段開始更能活出自己,因為那時的他很清楚自己的信念,加上過往一次尋求創作突破的經歷,令他堅定地在四十之年離開廣告行業,投入藝術創作,藉以關心他更着緊的人和事,實踐他希望眾生平等和諧的理念。
他的理念和各樣堅持,雖然未必人人認同,但重要的是他沒有人云亦云地複製別人的人生,如同他的創作過程,他透過不斷探索、觀察、思考,累積建立獨有的視野,使他的人生成為他能引以自豪的創作之一。
相對敘事部分,我更愛讀他對創作理念的自述。其中他對現今人與人溝通多講求即時,設計和影像只求奪目卻缺乏內容的風氣不無鞭撻。我喜歡他不輕易放過生活所見,即便是一個字的含意,也「仔細思考,將深藏的意思讀出來」。他會尋問:眼前的影像代表甚麼?有甚麼回應?怎樣表達所見所思?最後一絲不苟地把構思展現出來。這個創作過程為期隨時以年計,與世界潮流背道,但就造就了他多個深刻的作品,如「爛尾」攝影系列——他對經常看見的一棟空置樓宇的回應。
閱讀他的創作歷程後,很希望能重新看一次他不同時期的作品,看看我有甚麼新的感應。
如他所言,不要太早下定論,以免封閉自己。我透過這本書由零開始重新認識又一山人。他經歷過很多人生轉捩點,踏入四十是其中之一。當人生來到中段, 一般人如我自己都會恐懼,我會否從此走下坡? 又一山人告訴我們:不!他的人生由中段開始更能活出自己,因為那時的他很清楚自己的信念,加上過往一次尋求創作突破的經歷,令他堅定地在四十之年離開廣告行業,投入藝術創作,藉以關心他更着緊的人和事,實踐他希望眾生平等和諧的理念。
他的理念和各樣堅持,雖然未必人人認同,但重要的是他沒有人云亦云地複製別人的人生,如同他的創作過程,他透過不斷探索、觀察、思考,累積建立獨有的視野,使他的人生成為他能引以自豪的創作之一。
相對敘事部分,我更愛讀他對創作理念的自述。其中他對現今人與人溝通多講求即時,設計和影像只求奪目卻缺乏內容的風氣不無鞭撻。我喜歡他不輕易放過生活所見,即便是一個字的含意,也「仔細思考,將深藏的意思讀出來」。他會尋問:眼前的影像代表甚麼?有甚麼回應?怎樣表達所見所思?最後一絲不苟地把構思展現出來。這個創作過程為期隨時以年計,與世界潮流背道,但就造就了他多個深刻的作品,如「爛尾」攝影系列——他對經常看見的一棟空置樓宇的回應。
閱讀他的創作歷程後,很希望能重新看一次他不同時期的作品,看看我有甚麼新的感應。
─ 助理館長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