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米奇 ‧ 艾尔邦(Mitch Albom)著;白裕承,赵盛慈译
馆长分享
人生的意义是甚么?作者大学毕业16年后,重遇学生时期的恩师,与病危的恩师短暂相处中,重新学习生存的意义。
我与作者一样,刚大学毕业,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离地的幻想,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梦想成真。事实上,作为一个职场素人,没有师长的指点,独自在社会打拼,载浮载沉,忙碌於工作与生活之间,渐渐迷失自我,对將来惶恐不安。作者恩师的最后14堂课,提醒我物质、个人成就是身外物,只是想要,不是需要的。的確,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有与其他人互相理解、连繫、牵动和共同建立的回忆,才是世上最珍贵的宝藏。像作者恩师那样,到人生最后的一刻,仍然坚持为作者上最后14堂人生的课,学习如何活在世上、如何对待死亡。这也启发了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做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也当上了义工,透过与不同阶层的人接触及互动,扩阔眼界及视野,令我更了解自己及其他人的需要。同时,这样也能自我完善,时刻心存善念,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及平静。
我与作者一样,刚大学毕业,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离地的幻想,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梦想成真。事实上,作为一个职场素人,没有师长的指点,独自在社会打拼,载浮载沉,忙碌於工作与生活之间,渐渐迷失自我,对將来惶恐不安。作者恩师的最后14堂课,提醒我物质、个人成就是身外物,只是想要,不是需要的。的確,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有与其他人互相理解、连繫、牵动和共同建立的回忆,才是世上最珍贵的宝藏。像作者恩师那样,到人生最后的一刻,仍然坚持为作者上最后14堂人生的课,学习如何活在世上、如何对待死亡。这也启发了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做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也当上了义工,透过与不同阶层的人接触及互动,扩阔眼界及视野,令我更了解自己及其他人的需要。同时,这样也能自我完善,时刻心存善念,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及平静。
─ 助理馆长Shir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