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看懂大数据
涂子沛著
馆长分享
大数据这个名词大家近年应该听得多,但你又可曾想像到,曾有小数据的时代,被科学家应用了数百年的时间?
在从前没有快速电脑计算的年代,科学家只能用推测,加上使用人手计算的数学方法去分析各种数据,来研究人文和自然科学。例如公元1543年,哥白尼出版的著作「天体运行论」,也是透过多年的星体观察,长期的纪录和人手计算,才作出了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推论。这是由於计算能力的限制,数据不易获取和记录,基础科学的研究皆是先经假设和计算,以及从不断的错误来修正假设,再加上不断的实验和漫长的数据收集过程,才能一步一步去验证理论,甚至成为生命与时间的竞赛。
近年,隨著快速多核心电脑的商业化,互联网的普及,储存数据的硬盘和媒体也以几何级的数字加大了其容量,创造了大数据计算的先决条件。不论是宇宙深处星体的变化研究,或是日常生活的各类资讯,都成为了大数据的资料来源。庞大的数据加上了数学模型计算的代入,最后成为了科学研究,商业规划,政府施政等范畴的重要参考工具。
《一小时看懂大数据》,作者充分讲解了数据的重要性,尤其以各歷史时期的科学发展,反映出大数据的重要性,是一本有趣的科普及休閒读物,適合青少年以上的读者,了解电脑计算机和日常生活的关係。大家阅读完这本书之后,作者另一本书《一小时看懂人工智能》,也是一本值得推荐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