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一小時看懂大數據
By 涂子沛

Introduction by Librarian

大數據這個名詞大家近年應該聽得多,但你又可曾想像到,曾有小數據的時代,被科學家應用了數百年的時間?
 
在從前沒有快速電腦計算的年代,科學家只能用推測,加上使用人手計算的數學方法去分析各種數據,來研究人文和自然科學。例如公元1543年,哥白尼出版的著作「天體運行論」,也是透過多年的星體觀察,長期的紀錄和人手計算,才作出了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推論。這是由於計算能力的限制,數據不易獲取和記錄,基礎科學的研究皆是先經假設和計算,以及從不斷的錯誤來修正假設,再加上不斷的實驗和漫長的數據收集過程,才能一步一步去驗證理論,甚至成為生命與時間的競賽。
 
近年,隨著快速多核心電腦的商業化,互聯網的普及,儲存數據的硬盤和媒體也以幾何級的數字加大了其容量,創造了大數據計算的先決條件。不論是宇宙深處星體的變化研究,或是日常生活的各類資訊,都成為了大數據的資料來源。龐大的數據加上了數學模型計算的代入,最後成為了科學研究,商業規劃,政府施政等範疇的重要參考工具。
 
《一小時看懂大數據》,作者充分講解了數據的重要性,尤其以各歷史時期的科學發展,反映出大數據的重要性,是一本有趣的科普及休閒讀物,適合青少年以上的讀者,了解電腦計算機和日常生活的關係。大家閱讀完這本書之後,作者另一本書《一小時看懂人工智能》,也是一本值得推薦的科普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