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
By 蕭紅
Introduction by Librarian
蕭紅(1911-1942)與呂碧城、石評梅及張愛玲並稱「民國四大才女」,亦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在香港完稿的《呼蘭河傳》是蕭紅其中一部最為人熟悉的著作,既記錄蕭紅的童年回憶,又刻劃呼蘭河這個小城的風貌及習俗,還道出一個個令人動容的故事。茅盾在《呼蘭河傳》序寫道:「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
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回憶小時候的「我」,細數「我」與祖父的往事。祖父喜歡一整天在後園,「我」就喜歡一整天跟在祖父後邊,模仿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祖父被祖母罵的時候,「我」就拉著祖父的手往後園。祖母死後,「我」睡在祖父的屋子裡,跟祖父學詩。雖然沒有課本,但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早晨念、晚上念、連半夜醒了也念。除了念詩,「我」還喜歡吃祖父燒的小豬和鴨子。看似平淡的生活,但相對於冷淡的父親、惡言惡語的母親和用針刺「我」手指的祖母,祖父對「我」的愛便顯得十分溫暖。
其他曾經在「我」身邊出現過的人物還包括活活被折騰死的團圓媳婦、性情古怪的有二伯和被嘲笑但活著還很有把握的馮歪嘴子等;雖然「我」只以旁觀者的身份道出他們的故事,但回憶卻是深刻的。